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静带来了一组调研数据,2021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但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
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研究员,王静表示,在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今天,我国成果产业化率低已然不是政策扶持不够、企业创新意识不足、成果需求不旺的问题。
为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依然有一些环节政策落实不到位,成了束缚住科研单位和人员的“细绳子”。代表委员、科技界人士都为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个环节如何解除“细绳子”支招。
面向市场产业需求,创造“值得转”的成果
目前,专利转化率之低,与高校院所智力资源之集中、科研经费之充足、科技成果之丰硕形成不小反差。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王静认为,首先是专利权主体缺少市场化前瞻性。专利申请重数量不重质量,甚至为了科研项目结题单纯“制造成果”,这样的“成果”自然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为了避免成果与市场和产业需求脱节,产出更多“值得转”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代表委员和科技界人士也提出了多种模式的探索。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周仲荣建议,可以通过打造相关平台,坚持市场化导向,深入探索“先中试、后孵化”模式,加快打造创新成果培育孵化重要基地、产业技术研发转化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示范样板,进而突破“没有成熟成果可转”的难题。
王静建议,可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使用科研经费或者社会捐赠设立成果产业化种子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用以扶持技术工程化、规模化、产品化验证。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正在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金融支持‘四位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清华天津电子院院长汪玉介绍,同时通过大平台和大项目驱动,最终实现技术的应用。
落实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愿意转”
光有能转化的成果还不够,还要通过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在《关于提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提案》中,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方面提出建议,应赋予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更多自主权、决策权、定价权,调动成果完成人的转化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现有科技成果以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转化,配合企业进行产业化实施。
天津科技局成果处副处长梁传辉认为,要强化科研单位的主体责任,发挥好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在机构、项目、人才评价中增加成果转化绩效权重。同时要充分落实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让科研人员劳有所得。
在激发科研人员活力的同时,还要加强科研单位内部统筹协调,让科研人员能轻松面对成果转化中复杂的流程,让科技成果变得“好转化”,科研人员才能“愿转化”。
在这方面,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在《关于建立完善技术转移市场 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提案》中建议,强化科技、财政、审计、国资、纪检、组织等多个部门联动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衔接和落实。
健全专业服务机构,让科研人员明白“如何转”
此次不少提案中都提出,目前专利转化服务能力不足,缺少高质量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
梁传辉认为,科研人员是专才,但不是全才,各科研单位应该通过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建立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培养一批懂科技创新规律,又懂市场商务实践,且懂法规制度的“专业人”“明白人”,帮助科研人员顺畅、安心地与企业开展合作。同时各科研单位还要优化服务流程,明确操作路径,让科研人员知道“如何转”。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在《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服务体系的提案》中,从社会化角度提出建议,建立多层次中介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区域性中小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对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也提出了建议,建立技术经纪人培育和管理体系,培育多层次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为了更好地建立高水平技术经纪人队伍,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建议,将技术经纪人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同时建立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制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1416.html发布于:202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