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中小公募股权的投资者,已感受到“一荣俱荣”时代的结束。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市场环境回暖的2024年,有关中小公募股权转让价格下调,凸显行业的微妙变化,随着公募行业马太效应的强化以及近三年基金行业从躺赚到内卷的急速变化,中小公募在行业内卷变化中已率先感受到公募股权价值变化的信号,这使得不少中小公募的股权投资者急于清仓所持股权,部分基金公司股权甚至在挂牌转让未果后大幅下调估值。

打折出售

公募行业的股权投资价值正出现微妙变化。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在去年股权转让“无人问津”后,安信基金5.93%的股权第三次被挂牌转让,并在市场回暖背景下下调估值。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3月17日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广核财务公司日前再次挂牌转让安信基金5.93%的股权,挂牌截止日期为2024年3月22日。此次挂牌转让的估值较2023年有显著的估值下调。

2023年6月29日,中广核财务公司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安信基金5.93%的股权,当时股权挂牌转让的对应价格为8500万元,但在2023年11月28日挂牌期满后,安信基金5.93%股权仍未完成转让。业内人士猜测,考虑到这部分基金公司的股权占比只有5.93%,其在挂牌后未能完成转让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挂牌转让价格、2023年公募市场环境以及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有关。

不过,在当前行业资源主要集中头部的背景下,接盘中小公募基金股权对现在的投资者而言,也将是一大挑战,这使得不少中小公募股权转让面临困难。2023年7月,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发布信息显示,中航信托第二次以1.68亿元的价格清仓转让持有嘉合基金27.27%股权,但在挂牌期满后未有下文,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中航信托也曾挂牌转让这部分股权,价格亦为1.68亿元。

显而易见的是,若不下调价格,挂牌转让难度颇大。

中广核财务公司似乎对转让基金公司股权的态度颇为坚决,在以8500万元转让所持的全部5.93%股权未果后,中广核财务公司在2023年11月21日到2023年12月4日期间第二次挂牌转让,但该项挂牌转让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当时间来到市场回暖的2024年,中广核财务公司近期开始第三次挂牌转让所持基金股权,尽管2024年A股和公募市场环境开始回暖,但本次挂牌转让价格却有高达10%的下调。

趁着2024年市场回暖清仓基金公司股权的还有国元信托。安徽产权交易中心信息日前发布的显示,金信基金31%股权在该平台挂牌转让,转让方为国元信托,该31%的基金公司股权转让价为3720万元,本次转让若顺利实施意味着国元信托将在股权投资上完成对金信基金的清仓。

股权分红空间小

在当下行业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趁股权市场仍有甜头,股权转让锁定收益远比基金公司股权分红来得实在。

以挂牌转让31%股权的金信基金为例,根据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金信基金2022年度完成的净利润仅有382万元,2023年前11个月的净利润约为419万元。考虑到净利润的规模体量如此之小,即便转让方持有31%的股权,其每年带来的实质性股权分红也极为有限,且中小基金公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仍需较大的资金支持。

嘉合基金的情况大致类似,该公司甚至在2021年出现2774万的净利润亏损,而在该公司2023年前四个月实现盈亏平衡后,转让方抓住财务报表较好的时间节点进行股权挂牌转让。也正是因为中小公募在当前环境中盈利艰难,股权分红的意义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去年夏天新华信托持有的新华基金股权在阿里拍卖平台公开拍卖,尽管本次拍卖有近3900次围观,但无人报名,最终因无人出价,以流拍告终。

盈利困难几乎成为中小公募的普遍现象,国盛金控(002670)此前披露的2023年半年报显示,其参股的江信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04.3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957.16万元下降5.5%;实现净利润亏损2229.97万元;南京证券(601990)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其参股公司富安达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98.14万元,同比增长35.5%;净利润亏损890.91万元。

公募产品网销龙头――天天基金日活下降的现象,也从侧面凸显出中小公募的艰难环境,市场人士认为中小公募对大型基金代销平台的日活下降最为敏感。东方财富(300059)3月14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旗下天天基金实现净利润2.08亿元,同比降幅约为2.8%,截至2023年底,天天基金的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5496亿元,较2022年底5845亿元的保有规模小幅缩水。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4029亿元,缩水13.5%。用户活跃度方面,天天基金服务平台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147.7万户,同比下降30%。其中,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187.8万户,相比2022年日活减少了26万户,非交易日日均活跃访问用户数为68.8万户,同比减少28万多户。

头部效应

公募行业的头部效应未来可能存在进一步集中的趋势,将进一步挤压中小公募股权投资者的获利空间。

根据基金四季度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前20位公募管理人的非货规模合计占比为57.8%,尽管这较此前的数据有所下降,但市场人士认为短期数据变化不会改变公募行业头部效应长期强化的大趋势。

广发证券的公募行业研究数据显示,国内公募行业当前集中度数据仅相当于美国90年代的头部行业集中度,甚至远远低于日本公募基金行业的头部集中度数据,日本仅前三家管理规模占比就高达55%。

ETF以及AI人工智能等产品、技术与资本的密集投入,更是成为公募行业规模分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内公募基金对ETF等被动产品的加大投入与布局,公募的马太效应将继续强化,目前ETF产品线几乎成为大型公募基金的核心竞争优势。

安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近年来,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头部效应愈加明显,资金加速流入先锋领航等前三大巨头,这主要是源于盛行市场的ETF基金等被动型产品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同时,头部机构的品牌效应、分销渠道、成本以及数字科技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其运营效率,而缺乏产品与技术优势的中小公募的竞争空间将被逐步压缩。

业内人士也强调,头部基金公司的人力资本更具优势,基金管理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头部公司相对具有更广的平台、更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能够吸引更多更优质的人才,从而推动产品业绩及产品销售提升。出于头部公司的种种差异化竞争优势,其能具有较好的品牌形象,在当前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将会降低,会更谨慎地选择管理人及产品,头部机构率先积累起来的品牌效应,更易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15684.html发布于: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