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径

  图①:位于泰国曼谷的尚泰世界购物中心专卖店,来自泰国各地的“一村一品”商品琳琅满目。  本报记者孙广勇摄  图②:荷兰利瑟的库肯霍夫公园中,郁金香竞相开放。通过长期育种、栽培,荷兰郁金香种类繁多,享誉世界。  本报记者张朋辉摄  图③:位于日本德岛县那贺町的一家未来便利店。该便利店方便了当地居民生活,并因其独特设计而成为热门打卡地。  本报记者岳林炜摄  图④:法国上莱茵省锡伦茨小镇鸟瞰。  影像中国

  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改善乡镇地区人居环境;开发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激发旅游产业活力;改进育种技术,推动农业创新发展;打通生产、销售环节,拓展农村居民收入渠道……一些国家在促进农业农村上积极探索新路径,努力推动农业发展、促进乡村繁荣、提高农民收入。

  

  法国

  在保护中激活乡村旅游资源

  本报记者  刘玲玲

  春日的蒙圣埃卢瓦,绿意盎然。街道旁坐落着石头建造的美丽房屋,不远处是成片的油菜花田,不时有骑行者和徒步爱好者从旁经过。从高处俯瞰,村庄最著名的景点――修道院废墟钟楼巍然屹立,诉说着这座村庄悠久的历史。

  蒙圣埃卢瓦位于法国加来海峡省。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貌,成就了这里的盛名。在发展过程中,这座村庄始终坚持充分保护和适度开发并重,在最大程度保护乡村景观的基础上开发本地资源。多年来,村民在此安居乐业,游客也经常到这里度假、参观,村子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漫步在村中,现代化建筑并不多见。村民的房屋和花园外墙多为白色或砖红色,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当地公共服务和旅游事务负责人莫琳・塞尔介绍,这些乡村建筑内部经过数轮翻新,安装了现代化设施,居住条件得到优化,但外部颜色和轮廓并未有太大改变,这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村庄的历史风貌。

  法国十分注重乡村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法国文化部制定了一系列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当地政府在乡村规划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法国国家建筑师也会参与遗产建筑保护的相关规划、设计工作。

  修道院废墟钟楼是蒙圣埃卢瓦最具标志性的建筑,1921年被列为法国历史古迹。2010年至2012年期间,法国政府出资超百万欧元用于修道院遗迹的修复和加固,这里也成为加来海峡省最知名的景点之一。

  在修葺、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创新利用,让古迹焕发新的生命力。去年夏天,村庄在废墟钟楼上举行了名为“一个公爵的记忆”的声光秀。光影交织,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古典与现代的美妙结合,活动大获成功。塞尔介绍,当地还专门为游客推出了历史文化相关的深度游览活动,颇受欢迎。

  除了对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蒙圣埃卢瓦还结合当地的自然优势开发相关旅游产业。村庄所处的斜坡是自行车比赛的理想地形,这里每年都会举行“环阿图瓦”自行车赛。骑手们穿梭在田园风光中,形成了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

  蒙圣埃卢瓦虽然美得像世外桃源,却并不与世隔绝。村庄与周边村镇之间有公交连接,并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同其他大区城市相连通。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开发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

  得益于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在保护和开发方面的突出表现,蒙圣埃卢瓦先后获得法国“遗产乡村”“最美乡村”等称号。“遗产乡村”是一个创立于2003年的全国性认证体系,获得该称号的村庄在遗产保护、建筑质量、环境质量等方面表现优异;而“最美乡村”认证则强调保护历史建筑、提供良好出行体验等。最美乡村协会数据显示,乡村在获得该认证后的一年内,游客人数将增长30%。

  除了最美乡村协会,法国还有乡村和特色小镇协会、手工艺小镇协会等不同功能的民间协会,致力于整合乡村资源、推广当地旅游品牌等。塞尔表示,在推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这些民间协会的巨大价值,同时也应重视发挥乡镇居民的作用。“法国拥有3万多个各具特色的乡镇。在乡村的保护和推广过程中,居民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愿意为打造舒适的乡村生活、发掘更多乡村价值而作出努力。”

  

  日本

  深山小镇变身“绿色硅谷”

  本报记者  岳林炜

  位于日本西南部的德岛县东北,重重大山间,坐落着一座被当地媒体称为“乡村振兴样本”“绿色硅谷”的小镇神山町。漫步在神山町,自然风光、古朴建筑与热闹的商业街组成一幅颇有雅趣的乡村图景,其间还有许多大型IT企业的办公场所――这里如今是日本IT公司及初创企业开设“卫星办公室”的热门目的地。 

  “Monosus”是一家总部位于东京的互联网企业,2017年1月在神山町开设了“卫星办公室”。企业负责人栗原功向记者表示,之所以选择落脚于此,是因为这里兼具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互联网公司对工作地点并没有太大的限制,只要网络设施完备,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效开展业务。”

  历史上,神山町曾一度因林业兴盛,但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木材价格走低等因素,产业发展受阻,小镇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人口流失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近年来,神山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引入新兴产业,打造全新生活方式,以寻求新的发展。

  本世纪初,德岛县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普及高速互联网,神山町也在2005年全面普及了光纤网络。德岛县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各地企业洽谈,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互联网公司、设计工作室等办公地点灵活的企业在这里开设“卫星办公室”。神山町当地的非营利组织“绿谷”也积极推动面向城市企业租赁房屋的项目,协助移居者和企业落户,并策划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开展艺术家入驻项目等,以提升当地的产业吸引力。截至2020年底,已经有15家日本企业在此开设“卫星办公室”。

  身处乡镇也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这是神山町吸引人才的另一优势。从2008年开始,神山町不断在全国邀请配套商业企业入驻,并请他们参与街道和店面的设计,让居民成为改变小镇面貌的主人――独具特色的商业区域就此形成。如今,走在小镇的商业街上,餐厅、画廊、咖啡馆和小酒馆等多种店铺一应俱全。

  为了帮助年轻人更好地扎根于此,神山町还持续举办培训课程――神山塾。神山塾不仅提供创业就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还组织学员们参与农林生产、乡村改造、美食交流等特色活动。目前,神山塾已经成功举办13期。据统计,前9期的126名学员中,约四成学员最终移居德岛县,他们或是在“卫星办公室”工作,或是经营各类店铺,成为小镇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柱。

  31岁的浅田亮平就是在参加神山塾培训课程后,决定留在Monosus公司工作。回顾在这里5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他说,在从事喜欢的工作时,还能远离城市喧嚣、充分亲近大自然,心情更加舒畅。

  从2019年开始,神山町人口净流出的趋势得到逆转。在这座人口约5000人的小镇,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仍有126人迁入。绿谷事务局理事佐藤英雄说,“现在保育园内八成孩子都是新迁入年轻人的孩子,小镇的活力又回来了。”

  从老龄化严重的深山小镇发展成为“绿色硅谷”,促进乡村振兴的“神山模式”愈来愈受到日本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关注。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高级主任研究员冈田丰认为,远程办公模式的普及减少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居住的必要性,对地方振兴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德岛县知事饭泉嘉门告诉记者,未来德岛县还将继续加强5G等先进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进一步吸引来自日本各地及海外的年轻人才。

  

  泰国

  “一村一品”开发特色产业

  本报记者  孙广勇

  距离泰国首都曼谷约600公里的乌隆府,是泰国传统农业大府。当地村民除了种植大米等农作物外,还保留着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艺,例如手工编织、特色染布等。记者来到乌隆府直辖县汕抛镇侬布村时,清风拂过成片的绿色稻田,送来阵阵清香,不远处的椰子树下,十几名村民聚在一起,有的在缝纫传统染布短袖衫,有的则忙着编织手提袋,话语声、欢笑声,一派热闹景象。

  编织手提袋是侬布村的特色手艺,之前因为没有销售渠道,很难给村民带来效益。随着泰国政府大力推动“一村一品”计划,很多企业下村考察、发掘特色产业。村民坦差诺告诉记者,几年前,泰国尚泰集团与侬布村合作,为村民提供资金支持以及更好的原材料,还请来设计师助阵,帮忙建起了编织手提袋的设计、生产、销售渠道。销路打开之后,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还成立了专门的编织小组。

  如今,村民们制作的手提袋已经在曼谷市中心的尚泰世界购物中心专卖店里进行销售,精美的手工、时髦的设计吸引了不少顾客。现在,编织小组每人每月都有5000―7000泰铢(1元人民币约合5泰铢)的收入。村民甘亚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也是编织小组的一员,她告诉记者:“编织手提袋的收入足够供孩子上学。”

  除了乌隆府的手提袋,这间专卖店中还陈列着北榄坡府的靛蓝染色棉、清莱府的草藤包、春蓬府的椰子壳工艺品等来自泰国各地的手工艺品。尚泰集团执行董事披猜向记者介绍,为了响应“一村一品”计划,集团推出面向全国乡村的“好商品项目”,为这些“乡村造”产品提供销售渠道,以提高村民收入。专卖店经理素南塔说,“传统手工艺品经过设计和生产环节的精心打磨,价格是以前的两倍。专卖店一天能够销售3万泰铢左右,收入返还给村民和手工艺人。”

  作为传统农业国家,泰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村一品”计划于2001年推出,旨在支持每个村镇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特有材料,发展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产业,生产特色产品。

  为推动“一村一品”计划的落实,泰国政府各部门合力提供支持:内政部与村镇合作,对产品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调整;工业部推出系列举措,推动产品开发、提供技术培训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商务部出口促进厅的“一村一品”任务组,在海内外定期举办泰国贸易展销会,展销“一村一品”产品。目前,“一村一品”计划已覆盖全国77个府5000多个乡,超百万农户在该计划的支持下从事各种手工业活动。

  在泰国东北部廊开府班迈村,村民们不但在政府支持下发展染布产业,还把当地的糯米、芒果等农产品制成特色食品,卖给前来参观染布工艺、体验田园风光的游客,一些家庭还办起了民宿、开起了餐馆,收入大大增加。“再也不用过靠天吃饭的拮据生活了。”村长威拉说,在乡村同样可以过上好生活,越来越多去曼谷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创业就业,村里如今一派勃勃生机。

  泰国国家行政学院政治系教授派汕表示,“一村一品”计划不仅是对泰国历史、文化、艺术、传统习俗的传承,对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繁荣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荷兰

  “种子谷”助力打造竞争优势

  本报记者  张朋辉

  荷兰西北部北荷兰省有一个闻名世界的“种子谷”,云集了40多家种业公司,既有先正达、孟山都等国际种业巨头,也有安莎、比久等荷兰本土企业。该地区种子试验田面积占全球的40%,种子及原材料年销售额超20亿欧元,出口额占全球的46%。

  荷兰人常说,一千克番茄种子的价值超过一千克黄金。作为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和种子出口大国,荷兰育种行业历史悠久、产业发达。“种子谷”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发力,大大推动了荷兰育种业的发展。

  农业是荷兰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育种研究则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推动种业发展,荷兰政府出台支持政策,并划拨帮扶资金。早在1941年,荷兰政府就向育种从业者提供财政资金支持,鼓励私人机构投资育种事业,此后又陆续推出了诸多育种支持政策。2010年,该国将生命科学、农业和食品、园艺列为九个优先发展行业之中,大力支持相关科学研究,并为科研机构与企业、农户等之间的合作牵线搭桥、提供平台。

  科研院所在育种领域大力投入,既开展前瞻性研究,也投入应用型开发,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种子谷”的研究机构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等技术培育新种,走在国际育种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前沿。以与“种子谷”有密切合作的瓦赫宁根大学为例,在育种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遗传、基因、代谢等技术,调整蔬菜、水果等作物的风味、颜色、营养价值。

  瓦赫宁根大学明确表示,植物育种研究是“将学术与战略相结合,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该校官网专门依照业务单元将相关研究分门别类,包括植物育种、农业系统、生物科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在研发阶段,各业务单元在网络上公布主要研究重点,公开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研究、开发;在应用阶段,则将最新研究成果和专利信息公布,招募合作者。

  育种产业相关企业则专注于细分领域,同时以应用为导向,聚焦为农户提供解决方案和相关技术培训。位于“种子谷”的盈可泰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种子增值技术的企业,提供种子检测、消毒、包衣、引发、丸粒化等方案,以发挥种子潜能,提高种子发芽率。以包衣技术为例,通过包衣处理可实现种子大小、重量、形状一致,优化幼苗间距,有利于作物发育。此外,包衣加工还可以为种子提供营养物质,帮助种子防病虫害、免受有害物质侵害。

  瓦赫宁根大学研究设施共享委员会主席恩斯特・范德恩德介绍说,荷兰政府以政策、资金支持种业发展,科研机构则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从育种到农业生产进行全链条研发,企业吸取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并自主开展应用性研究――“‘种子谷’的成功得益于荷兰独特的科研体系,有效的公私合作和高效的成果转化。”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25日17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6272.html发布于: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