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岁的沈萌是浙江省宁波市一名灵活就业人员,2019年怀孕后,她就做起了全职妈妈。2021年沈萌开了一家母婴产品网店,每月虽有固定收入,但非宁波户籍的她一度因参加不了当地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而发愁。
2021年12月,宁波市聚焦灵活就业人员的痛点难点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明确非宁波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可在当地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得知这一消息后,沈萌第一时间参加了养老保险。
“对我们来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比较重要的。政府的暖心举措切实减轻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在家安心创业带娃。”沈萌说。
灵活就业是一种自主就业。它既包括传统的个体经营、家政服务业等,也包括随着网络经济兴起而出现的共享出行、外卖递送、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等新业态。这些灵活就业丰富了就业形式,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是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灵活就业群体拓宽就业渠道、保障其劳动权益、加强其职业技能培训是事关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说,以从事快递物流的灵活就业人员为例,浙江省人力社保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近期联合印发相关通知,推动全省20余万名快递员参加工伤保险,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
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浙江省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质量的重要方面。宁波为灵活就业人员打造“线上+线下”就业供需对接平台,通过打造“甬上乐业”数字平台并开设灵活就业专区,每天实时发布上千个灵活就业岗位;线下则在海曙、奉化、象山等地建设零工市场,为周边工商贸企业和渔业捕捞船提供灵活用工需求;在温州,当地建立创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维权、心理疏导等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系列服务清单,2021年全市累计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2万人次、培训电商直播人员2万人次,这其中相当部分是灵活就业人员。
在住房教育方面,浙江一些地区也在打破既有政策壁垒。例如,宁波市放宽灵活就业外来人员落户门槛,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租赁落户、居住就业落户保障范围,为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住房保障;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子女应入尽入。
针对大量就职于快递物流、网络送餐、网络约车等行业的灵活就业人员,“跑单”奔波时面临的“用餐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浙江省还在各城市重要商圈、重点楼宇、大型市场和连片居住区建设“小哥”服务驿站,免费为其提供临时休息、饮用热水、手机充电、政策咨询等服务。
记者近日在杭州市钱塘区白杨街道凌云社区“小哥”之家服务驿站看到,100多平方米的驿站内,免费wifi、饮水机、空调、沙发、微波炉、雨衣雨伞、应急药品等一应俱全,并设有红色文化墙、心理辅导室等多元空间,充分满足“小哥”们充电、饮食、休息、娱乐等各类需求。由于功能较为完善,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下午4点到5点之间,都有20多名“小哥”来这里休息。
“灵活就业对确保就业、共同富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浙江将进一步挖掘就业潜力,加大对灵活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供给,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在‘浙’里安心就业、暖心生活。”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说。
新华社杭州2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李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作者:有问题工单联系,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哎呦哇啦-Ouch! Wow!。
原文地址:https://www.au28.cn/post/827.html发布于:2022-02-28